印度电影制作人拉姆·戈帕尔·瓦尔马放弃人类音乐家,选用人工智能生成的音乐。
印度电影制作人拉姆·戈帕尔·瓦尔马(Ram Gopal Varma)正在抛弃人类音乐家而选择人工智能,称他未来的项目中将只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曲调,这一举措凸显了人工智能在创意产业中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这位以包括《公司》、《Rangeela》、《Sarkar》和《Satya》等热门宝莱坞电影而闻名的电影制作人和编剧告诉 TechCrunch ,他已经发起了一项名为 RGV Den Music 的项目,该项目将只采用由包括 Suno 和 Udio 在内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生成的音乐。
瓦尔马表示,他将在自己所有的项目中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音乐,包括电影。他说,他的新故事片《纱丽》的整个背景音乐也是人工智能生成的。
在一次采访中,瓦尔马敦促艺术家们拥抱人工智能而非抵制它。他说:“最终,音乐源自你的想法。你需要清楚自己希望应用程序生成什么样的内容。重要的是品味。”
导演的这一举措正值人工智能持续进军创意产业之际,这既激发了人们对新可能性的兴奋之情,也引发了对潜在失业的担忧。包括奥斯卡奖得主克里斯托弗·诺兰在内的许多知名导演都告诫不要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并坚称它无法在艺术创作中取代人类的直觉。
印度在电影制作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每年出品 1500 至 2000 部电影。其音乐产业同样高产,每年发行惊人的 20000 至 25000 首歌曲。
瓦尔马批评作曲家经常错过截止日期和出现日程安排冲突,同时指责词作者未能抓住歌曲的精髓。他认为,这些人为因素常常阻碍创作过程,使音乐制作既耗时又昂贵。而他认为,人工智能能够即时交付,且“零成本”。
他预测:“随着应用程序的快速发展,人类音乐家、作曲家、词作者和歌手将受到极大影响,然后在不久的将来完全消失。”
瓦尔马表示,他正在与初创公司 Reclaim Protocol 和 Story Protocol 合作,使用加密证明来保护他的人工智能生成歌曲的知识产权。
他表示,他的许多电影制作人朋友和业内其他人也对人工智能的潜力感到兴奋,他预计这项技术在未来几年会进一步进入印度电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