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科技公司如何拥抱核能
上周,微软宣布与星座能源公司达成协议,重启三里岛的一座核反应堆,以满足其数据中心不断飙升的电力需求,此举引起了轰动。核能这种能源来源看似已在走向末路,而微软此举却反其道而行之。
在过去十年中,美国有七个核反应堆退役,而仅有两个新的核反应堆投入使用。与此同时,数据中心的数量激增,全球超过 10,000 个,其中一半在美国。而且随着云计算的发展,电力工业研究组织 EPRI 预计,到 2030 年,该行业的能源需求将增长 29%至 166%。
如今,数据中心消耗了美国约 4%的电力。到本十年末,其用电量可能会达到 9%,而且在此期间总需求还在增长。据电力研究所(EPRI)称,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如微软、谷歌和亚马逊所运营的,以及 OpenAI 和 Anthropic 等初创公司所依赖的)是主要的罪魁祸首,它们占数据中心总能耗的 60%至 70%。
对于像微软这样有志于在 2030 年之前消除碳排放的公司来说,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增长带来了一个特殊的挑战:该公司的碳排放量在过去四年中大幅增加了约 40%,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数据中心业务的扩张。谷歌的碳排放量也有所增长,在过去五年中增长了约 48%。(亚马逊表示,其所有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都由等量的可再生能源所匹配。)
所有这些都使公司将核能视为一种方式,以调和其数据中心的迅猛增长与实现净零排放的承诺。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理解核能为何具有吸引力:裂变反应堆可以连续运行数年,超过 90%的时间都能以最大容量工作。维护停机通常会提前数月或数年计划,这让数据中心有足够的时间做准备。难怪微软与星座能源公司签署了一份为期 20 年的协议。
在这项新协议之外,微软也一直在进行投资,参与了 Last Energy 的 A 轮融资,该公司正计划建造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在三里岛不远处,亚马逊最近购买了一个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该中心直接与一座核电站相连,并且正在招聘一名核工程师来帮助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开发和获取核能。
与大型科技公司有关联的投资者也下了赌注。比尔·盖茨是泰拉能源(TerraPower)的联合创始人,他个人已向该公司投资超过 10 亿美元;前微软首席技术官内森·梅尔沃德(Nathan Myhrvold)通过 Intellectual Ventures 也在投资名单中。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初创公司 Oklo 与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合并之前就对其提供了支持。
但微软与星座能源集团的交易表明,该公司正在两面下注。这家巨头公司的数据中心增长迅速,可能迫使它比预期更快地确保电力供应。也有可能是该公司意识到当前这波新成立的核能企业短期内无法发电。
后者并不令人惊讶。核反应堆并非十分简单,而且许多初创公司仍相对年轻,只制定出了计划或计划的概念。
但即便是更成熟的初创公司也遭遇了挫折。两年前,核管理委员会拒绝了 Oklo 为爱达荷州能源部建造一座反应堆的申请,去年,空军取消了一份价值 1 亿美元的成本加成合同。另一家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的裂变初创公司 NuScale Power 是其竞争对手,在 2023 年失去了一份大合同。
即使核裂变初创企业能够克服工程和监管方面的障碍,他们仍得找到建造的地方。我认为,这仍是最大的挑战。众所周知,核能存在形象问题。当微软宣布重新启用三里岛核电站时,你们中有多少人感到有点畏缩,哪怕相关反应堆在 2019 年还在运行?而且,虽然现在大多数美国人支持核能,但在接受度上,该技术落后于风能和太阳能。另外,一旦具体计划出台,这种支持可能就会消失。人们可能在抽象意义上喜欢核能,但要是建在自家后院呢?
与此同时,即使把用于实现全天候运行的电池成本计算在内,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成本也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在短期内,重启旧的核电站将有助于科技公司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同时将对气候的影响降至最低。但等待拯救的闲置核电站数量有限。最终,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公司将需要替代能源。现在就该开始寻找它们了。